2008年,經濟動蕩的一年,企業主們都把經濟的變化和行業的發展趨勢都緊緊的聯系到了一起,經歷了金融風暴,企業主們很顯然對經濟動蕩的細微變化都變的很敏感。在2011年和2012年經濟再次遭遇冷谷時期時,我國的塑料行業卻在蓬勃的發展。
盡管中國的經濟目前仍然處于較為緩慢的增長態勢。但是塑料行業的許多外資企業卻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行了很多巨大規模的投資。這些投資包括新建基地,擴建工廠的。也包括新增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產能的。像朗盛、陶氏等化工巨頭紛紛作出了這樣的大規模投資動作,并且高調宣布其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戰略。
其他中等規模的外資企業也陸續作出擴建和投資的計劃。在經濟相對停滯的時候,大舉投資是否意味著冒很大風險呢?傳承塑膠小編認為,這正是這些外企拔得頭籌,占得先機的好機會。一來從宏觀角度來看,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依舊是全世界經濟上升速度最迅猛的地區,這邊的材料市場正迎接著全面更新和上漲的新局面。二來,這些外資企業在實力上是能夠負擔得起,經濟危機之中的這些費用支出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經濟相對蕭條的時候展開投資,所需成本也會相對低一些。工廠的建設或者是設備的打造都需要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里經濟也將會逐步回暖。屆時,擴大的產能就可以相應符合回暖的市場所帶來的巨大需求。如果等到那個時候再擴產,可能就來不及了。
但筆者看來,這樣的投資并不一定對中國企業也完全適用,中國的塑料業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來制定最為合適的戰略和部署,對于大部分的中國企業來說,提供企業的競爭力,最主要的是提供產品的科技含量,而非盲目跟風。